色综合色,亚洲人的天堂精品一区二区,国产视频久久久久久久,性v天堂

四川省大竹縣觀音中學熱忱歡迎您的到來!
設為首頁 | 加入收藏 | 觀中微博

2009年--2011年達州市優(yōu)秀教育網站、優(yōu)秀校園網站!


 

:示告馨溫
  您現在的位置:觀中網->教學教研->教研信息->普通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  
投稿前,請先在網頁上方登陸!
欄目導航
· 教研信息 · 教研作品 · 教學安排
· 方法指導
最新圖片
最近更新
· 大竹皛( xiǎo)然山--江西狀元隱居..
·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25年部分節(jié)假日..
· 【喜報】觀音中學在2024年四川省中..
· 【喜報】觀音中學的《我為青山添點..
· 筑牢生命防線,共建平安校園
· 關于2025年新高考的重要政策有哪些..
· 觀音鎮(zhèn)黨委書記點贊觀音中學科創(chuàng)佳..
· 觀音中學舉行高一選科及生涯規(guī)劃專..
· 食品安全 教育先行
· 觀音中學校長、副校長一覽表
· 關于做好大竹縣2025年普通高考報名..
· 觀音中學留守兒童之家--溫暖餃子宴..
本月排行榜
在線調查
你的關注就是我們的動力!
普通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
作者:未知  來源:轉載  發(fā)布時間:2008-10-7 8:30:17  
  選修5   自然災害與防治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標    準活 動 建 議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.主要自然災害的類型與分布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列舉自然災害的主要類型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結合實例,簡述自然災害的主要特點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運用資料,說明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運用地圖,說明世界主要自然災害帶的分布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.   我國的主要自然災害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運用地圖,指出我國主要自然災害的區(qū)域分布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簡述地震、泥石流、滑坡等地質地貌災害的產生機制與發(fā)生過程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分析臺風、寒潮、干旱、洪澇等氣象災害的形成原因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列舉蟲災、鼠災等生物災害帶來的主要危害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.   自然災害與環(huán)境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比較同一自然災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異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結合實例,說明我國自然災害多發(fā)區(qū)的自然環(huán)境特點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4.   防災與減災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舉例說明地理信息技術在自然災害預測、災情監(jiān)測和評估中的作用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以一兩種自然災害為例,列舉適當的應對方法或應急措施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舉例說出中國防災、減災的主要成就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展望人類利用高科技趨利避害的遠景。l   圍繞沙塵暴等自然災害,開展一次研究性活動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 收集本地區(qū)有關自然災害前兆的諺語,以及防災減災的有效方法,在全班進行交流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 結合實際,討論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應對突發(fā)性災害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 收集近年來我國某種自然災害的資料,繪制其地理分布簡圖,解釋其形成原因,并說出我國已采取的防災、減災措施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 模擬以某自然災害為背景的援救演習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 配合“世界防災日”,出一期板報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 組織以“自然災害與我們”(或“自然災害與環(huán)境”“自然災害與高科技”等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選修6   環(huán)境保護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標    準活  動  建  議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.  環(huán)境與環(huán)境問題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舉例說明人類與環(huán)境的相互關系,形成正確的環(huán)境倫理觀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說出環(huán)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歸納當前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(huán)境問題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.資源問題與資源的利用、保護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舉例說明主要的資源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舉例說明非可再生資源耗竭對人類活動的影響,并說出人類采取的相應措施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根據有關資料,說出非可再生資源開發(fā)過程中應采取的環(huán)境保護措施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結合實例,說明人類對可再生資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問題,以及保護、合理利用的成功經驗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.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問題與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保護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舉例說出主要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以某種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問題為例,描述其形成的一般過程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舉例說明某一區(qū)域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問題對其他  區(qū)域的影響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讀圖說出我國不同區(qū)域的主要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問題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針對某一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問題,說出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保護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4.環(huán)境污染與防治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根據有關資料,說出主要的環(huán)境污染問題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以某些環(huán)境污染事件為例,說明其形成的原因、過程及危害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針對某類環(huán)境污染,說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5.環(huán)境管理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說出環(huán)境管理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手段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舉例說出當前全球環(huán)境問題的管理與國際行動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理解個人在環(huán)境保護中應具備的態(tài)度、責任和行為準則。l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針對本地區(qū)某一突出的環(huán)境問題,開展調查,并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及危害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組織一次環(huán)保實踐活動,如參觀自然保護區(qū)、生態(tài)農業(yè)園區(qū)、清潔生產工廠、污水處理廠等,寫一篇觀后感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配合“世界地球日”“世界環(huán)境日”“節(jié)水周”“愛鳥周”等,編輯地理小報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結合當地實際,采用適當形式(如創(chuàng)作漫畫、詩歌,或進行文藝表演等),適時開展環(huán)保主題宣傳活動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調查學校的用水狀況,設計一份學校節(jié)約用水的方案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    舉辦一次以“環(huán)境保護從我做起”為主題的班會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選修7   地理信息技術與應用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標       準活  動  建  議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.地理信息技術的進展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運用資料概述,地理信息技術的發(fā)展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說出地理信息技術的基本內容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根據有關資料,簡述地理信息技術在現代生產、生活中的意義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.地圖與遙感(RS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了解幾種常用地圖投影,說出不同地圖的特點和用途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結合實例,簡述遙感的基本工作原理,會初步判讀遙感圖像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結合實例,說明遙感圖像在地圖制作中的作用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結合實例,說出遙感的主要功能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.全球定位系統(tǒng)(GPS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簡述說明GPS的基本工作原理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結合實例,說出GPS在交通、旅游、導航、軍事、野外勘探等領域中的應用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4.   地理信息系統(tǒng)(GIS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結合實例,說明GIS的基本功能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了解地圖數字化的基本方法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在GIS軟件中建立數據表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在GIS軟件中改變圖層顯示的方法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結合實例,初步掌握GIS的查詢方法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用GIS軟件制作、輸出專題地圖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瀏覽網絡GIS地圖,查詢有關信息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5.3S(RS、GPS、GIS)技術綜合應用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了解3S技術的綜合應用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 了解數字地球、數字城市的含義。l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在GIS軟件中,建立同學基本情況信息表,在地圖上顯示同學的信息,實現查詢、分析等功能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在GIS軟件中,應用“中國人口和行政區(qū)劃”數據,查找東西部省區(qū)人口信息,在網上查詢東西部地區(qū)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等,對比說明東西部的區(qū)域差異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 用包含中國行政區(qū)劃信息和鐵路信息的GIS地圖數據,查詢主要鐵路干線所穿越的省區(qū)和主要鐵路樞紐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 學習在GIS軟件中,繪制并輸出某年段中國各省區(qū)人口增長圖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 在網上查找某大城市的GIS地圖網站,查詢商業(yè)網點的分布,說明商業(yè)網點的分布規(guī)律,分析其合理性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 在網上搜索有關3S應用和數字地球的資料,撰寫文章,暢想數字化生存方式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說明:本課程建議使用二次開發(fā)的GIS軟件(如對國產軟件進行二次開發(fā)),簡化GIS功能。教學過程中,建議開發(fā)地理信息技術綜合學習軟件平臺進行輔助教學。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第四部分 實施建議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一、教學建議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高中地理教學要體現課程理念、落實課程目標、達到課程標準,需要地理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充分考慮高中學生的心理發(fā)展規(guī)律和不同的學習需要,積極探索和運用自主學習、合作學習、探究學習學習方式,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、合作交流、批判性思考以及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.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觀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正確的地理觀念是地理科學素養(yǎng)的重要組成部分,也是今日和未來社會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!學習公民必備的地理”是高中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,課程標準中有大量與人口觀、資源觀、環(huán)境觀、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觀有聯(lián)系的教學內容。教師在安排教學活動時,可以采用對不同觀點進行比較和判斷、反思自己行為、運用多種素材等方法,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人與地理環(huán)境的關系,關注人口、資源、環(huán)境、發(fā)展等問題,形成正確的地理觀念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案例:充分利用各種素材,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地觀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向學生進行正確人地觀的教育,應當依據課程標準,選取學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典型實例,使學生對人地關系等問題形成正確認識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在學習"自然環(huán)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"的相關內容時,建議注重兩個方面的闡釋:一方面說明地理環(huán)境是人類活動外部條件,但并不是決定性條件;另一方面則還要向學生指出,在特定的場合,地理環(huán)境可以成為人類活動的決定性條件,通過這種辯證的分析,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地觀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例如,在學習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“以某種自然資源為例,說明在不同生產力條件下,自然資源的數量、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(fā)展的意義!钡南嚓P內容時,可以礦產資源為例,一方面用相關例證向學生說明,礦產資源的分布,礦產資源的數量、質量和組合狀況是影響工業(yè)布局的重要條件,一些工業(yè)基地往往是建在礦產地附近(這種教學旨在滲透“自然環(huán)境是人類社會發(fā)展的外部條件”的觀點);但有些工業(yè)基地,如我國上海寶山鋼鐵工業(yè)基地、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鋼鐵工業(yè)基地,周圍并無大型鐵礦、煤礦,但卻是著名的工業(yè)區(qū),原因是借助優(yōu)越的地理位置和發(fā)達的海運,擺脫了礦產資源的地域限制(這種教學可以滲透"自然環(huán)境并非是決定性條件"的觀點)。另一方面,還要用典型事例說明,在特定場合,自然環(huán)境會對人類活動產生決定性影響。如采掘工業(yè)的布局,礦產資源的數量、質量往往具有決定性影響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. 指導學生開展觀察、實踐、探究和研究活動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教師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轉變學生機械模仿、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,促進學生主動和富有個性地學習,可以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引導。例如,幫助學生學會自己設計和實施野外觀察、觀測、調查等實踐活動;在日常教學中使用探究方法,幫助學生形成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意識和能力;積極創(chuàng)造條件開展研究性學習等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案例: 地理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實施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在學習“旅游與區(qū)域發(fā)展”的內容時,可以 “旅游區(qū)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問題調查”為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,具體可參考下列程序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指導選題。教師概要介紹旅游業(yè)的發(fā)展可能給旅游區(qū)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帶來的影響,說明保護旅游區(qū)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意義,激發(fā)學生研究旅游區(qū)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問題的興趣,引導學生確定研究課題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組織課題組,制訂研究計劃。研究計劃內容包括:課題名稱、研究小組負責人、指導教師、實施步驟、資料和設備等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實施研究。教師可提供如下思路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1)觀察記錄游客亂扔廢棄物的情況;走訪園林管理處,獲取每日到旅游區(qū)旅游的人數;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2)調查旅游區(qū)內其他污染物的種類及來源、查閱有關書籍了解污染物的成分及危害;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3)利用調查數據與結果,分析歸納旅游區(qū)內主要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問題,查閱資料分析其危害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撰寫調查報告,提出改進建議。撰寫調查報告并接受其他小組的質疑,反思本小組的研究結果,是否需要進一步論證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組織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討。各小組向全班展示本小組的調查報告,并最后形成一個基本反映全班調查結果的總報告,提交有關部門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.采用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的教學方式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課程基本理念中提出“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”,教學中這個理念的體現可以有多種形式。例如,在符合課程標準要求的前提下,為學生提供不同深度和廣度的學習材料;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(yè);給學生創(chuàng)造更多機會體驗主動學習和探索的“過程”和“經歷”,讓學生擁有更多時間進行自主學習;鼓勵和尊重學生不同的經驗、見解、想法和說法等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,積極探索適應學生差異的多種教學方式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案例:在學習“商業(yè)布局與人們生活的關系”中使用多種學習方式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采用多樣化學習方式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方式的可能性。例如,引導學生閱讀和分析課本的文字、圖表材料(圖文學習);組織學生觀看商業(yè)網點布局的錄像資料(直觀動態(tài)材料的感知);組織學生分組討論(語言交流);組織學生調查當地的商業(yè)網點情況(實踐活動);請校外專家開辦講座(開放學習);使用互聯(lián)網查詢商業(yè)網點資料(信息加工)等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。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也可從評價方式的多樣化體現出來。例如,教師允許學生自選作業(yè)的方式,可以書寫,也可以繪制圖表、圖畫,還可以與教師面談等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4.發(fā)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(chuàng)新思維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高中地理內容標準中的大量內容需要學生運用理性思維。在教學中發(fā)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(chuàng)新思維是達到這些標準重要途徑?梢圆捎米寣W生接觸各種不同觀點、對問題展開辯論、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等方法,逐步培養(yǎng)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(chuàng)新思維。此外,地理設計也是一種可以嘗試的學習活動。常見的設計主題如土地利用、城鄉(xiāng)規(guī)劃、交通規(guī)劃、工業(yè)區(qū)選址、某個環(huán)境問題的解決方案等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案例:就“沙塵暴有百害而無一利”展開辯論,發(fā)展批判性思維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一般認為沙塵暴是一種自然災害。然而,沙塵暴是否“有百害而無一利”呢?這是一個值得質疑的有趣問題。一些學生查找了有關資料,提出了不同觀點:沙塵天氣造就了黃土高原;沙塵顆粒利于成云致雨;沙塵有助于海洋生物生長;沙塵暴緩解了酸雨;沙塵暴有利于抑制全球變暖等。對此,學生們爭論不休。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就上述觀點展開辯論,分為正方、反方兩組,各抒己見,從而拓寬了思路,開闊了眼界,發(fā)展了批判性思維,培養(yǎng)了用辯證方法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良好習慣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5.重視地理教學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的利用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獲取、加工、運用信息的能力不僅是學生學習能力的一部分,也是學生未來生活能力的組成。因此,強調在有條件的地方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,不只是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能力,更重要的是為了培養(yǎng)學生的使用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。地理課程是以大量地理信息為基礎的課程,教師可以利用地理課程的特點,創(chuàng)造性地利用地理教學信息資源,重視開發(fā)和應用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,培養(yǎng)學生的學習能力。在有條件的地方,要積極利用網絡中的地理信息資源、電子地圖和信息技術優(yōu)化地理教學。在條件尚不具備的地方,可仍以教科書中的地理圖像、地圖冊為主要媒介,充分利用廣播、電視、報紙等大眾媒體,以及采用訪談、調查等方法幫助學生學會從多種途徑獲取需要的地理信息,并學會應用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案例: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分析“冷鋒對北京天氣的影響”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首先,建立一個“冷鋒對天氣影響”的學習網頁,包括學習資料、問題討論、成果展示、信息交流等內容。教師可先在“學習資料”中提供學生應掌握的基本概念和獨立學習時需要的背景資料,在“問題討論”中提出討論的題目,保證學生能從互聯(lián)網上查找資料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第二步,學生分組收集北京的天氣資料,并及時整理后放到網頁上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第三步,小組討論,利用收集的資料說明論題,并記錄討論過程,整理后放到網頁的“討論區(qū)”中。學生個人也可在“討論區(qū)”自由發(fā)表意見或尋求幫助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第四步,將小組或個人的學習成果放在網頁的“成果展示區(qū)”中,與同學分享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第五步,全班同學集中討論、總結,開展成果評比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二、評價建議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地理學習評價,要在知識與技能評價的基礎上,關注對學生價值判斷能力、批判性思考能力、社會責任感、人生規(guī)劃能力形成狀況的評價。在教學活動和學習評價中要重過程、重應用、重體驗、重全員參與。地理學習評價應發(fā)揮其激勵與發(fā)展功能,使學生從評價中獲得成功的體驗,激發(fā)學習興趣,積極參與學習活動,提高地理學習水平。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與反應,并給予必要、及時、適當的鼓勵性評價和指導性評價。下面是一些教師可以嘗試使用的新的評價方法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. 對地理知識理解與應用的評價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評價學生地理知識理解和應用狀況的標準,主要是衡量其理解能力和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運用已學知識的能力。理解能力的評價主要看學生對地理概念、原理、規(guī)律、理論的表述狀況;知識運用能力的評價主要看學生能否激活所儲存的已學知識,能否將相關知識遷移到具體情境之中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案例:對地理概念理解能力的評價標準與等級劃分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.對地理技能形成與運用的評價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評價學生地理技能的形成與運用狀況,主要是考查學生對各種地理技能的功能、方法和要領的了解程度,選擇應用地理技能的合理程度,運用地理技能的熟練程度,以及應用地理技能所取得的學習和研究成果的正確程度和實際價值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案例1:評價學生獲取和處理地理信息的能力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檢測“運用資料,說明海平面變化對海岸帶自然環(huán)境以及社會經濟發(fā)展的重大影響”的達標程度,可以布置研究性活動,讓學生收集有關海平面上升對海岸帶影響的科普讀物、論文、圖片等資料,自己撰寫小論文,繪制圖表,或辦宣傳板報。以評語方式對學生在上述活動中利用信息源的情況,資料的多樣性、可靠性、全面性以及學生撰寫的小論文、繪制的圖表的質量予以評估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案例2:評價學生利用網絡信息和電子地圖獲取和處理地理信息的能力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互聯(lián)網上關于北京的旅游資源信息非常豐富。在有條件的地方,可以指導學生根據預設條件(如時間、經費、開支等),利用網絡信息和電子地圖設計一個“北京三日游”旅游方案。方案應包括景點選擇、景點介紹、旅游線路、交通方式選擇、日程安排、各項開支細目、購物(紀念品、特產)等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搜索的資料是否豐富、線路選擇是否恰當、方案是否合理等方面,評價學生獲取、處理信息的能力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.對地理科學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動質量的評價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對地理科學方法掌握的評價,應重點了解學生對地理觀察、區(qū)域分析與綜合、地理比較等常用地理研究方法的領悟、掌握狀況和運用水平。其評價標準:一是評價學生是否了解地理方法運用的步驟、要領;二是評價學生能否靈活運用正確的地理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對學生探究活動質量的評價,建議從學生能否發(fā)現和提出地理問題,提出問題的假設,獨立思考和解決地理問題,合理表達、交流探究成果等方面進行評價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案例1:對學生地理探究活動質量的評價要點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能否根據已有的知識、經驗,或通過收集相關信息,將已有的地理知識與問題相聯(lián)系,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。解決問題,得出結論能否分析信息,得出結論;能否從不同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;是否具有獨立思考與反思的習慣和質疑意識;能否與他人合作解決地理問題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表達、交流探究成果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能否條理清晰、完整地表達探究過程與結論;能否將論據與論點聯(lián)系起來,得出基本合理的解釋;能否用語言、文字、地圖、圖表等多種方式表達學習成果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案例2:評價學生提出假設的能力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給出泥石流發(fā)生地的景觀圖片、泥石流發(fā)生地的各種資料,提出問題:“為什么會發(fā)生泥石流?”學生探究解決這一問題時,要將各種信息加以篩選,并觀察景觀圖片反映的地形條件、植被覆蓋情況,查閱泥石流發(fā)生地的降水、地質資料,提出該地發(fā)生泥石流的假設原因。評價學生是否能提出假設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4.對情感態(tài)度與價值觀形成的評價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建議評價時關注學生以下方面的變化與發(fā)展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1)對地理學科的認識:評價學生是否具有地理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;能否體會地理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(lián)系和地理學的應用價值;是否具有地理審美情趣與鑒賞力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2)科學精神與態(tài)度:評價學生在觀察、調查、實驗和報告撰寫中是否精確、嚴謹,是否具有實事求是、堅持真理、勇于創(chuàng)新的科學精神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3)對自然地理環(huán)境與社會的態(tài)度和責任感:評價學生是否初步形成了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觀念,是否初步形成了環(huán)境、資源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,是否初步具有了對社會和自然環(huán)境的責任感,是否養(yǎng)成了關心和愛護人類環(huán)境的行為規(guī)范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觀察是評價學生情感、態(tài)度和價值觀的重要方式。要注意觀察學生在日常行為和學習活動中的表現,收集評價信息,為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提供依據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對學生情感、態(tài)度和價值觀進行評價,主要采用調查分析法,即在評價理論指導下,通過問卷、訪談、測試等調查手段,收集評價對象的有關資料,經過比較分析做出判斷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案例:運用多種手段評價學生的環(huán)境意識與態(tài)度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例如,在評價學生尊重自然、保護環(huán)境的意識與態(tài)度的過程中,教師給出“世界環(huán)境日”的資料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“1972年第27屆聯(lián)合國大會根據人類環(huán)境會議的建議,決定把6月5日定為‘世界環(huán)境日’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聯(lián)合國確定‘世界環(huán)境日’的目的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環(huán)境改善;呼吁聯(lián)合國系統(tǒng)和各國政府采取行動防止環(huán)境污染和生態(tài)破壞,并開展相應的活動,增強公眾熱愛地球的意識,規(guī)范保護環(huán)境的行為。自1994年以來‘世界環(huán)境日’的主題如下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994年:一個地球,一個家庭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995年:各國人民聯(lián)合起來,創(chuàng)造更加美好的世界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996年:我們的地球、居住地、家園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997年:為了地球上的生命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998年:為了地球上的生命──拯救我們的海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999年: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00年:2000環(huán)境千年──行動起來吧”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讓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兩個主題,自由討論,討論后寫一篇小論文。評價者要注意觀察學生在討論中的表現,分析小論文中表述的觀點,以此來評價學生對環(huán)境污染和生態(tài)破壞所持的態(tài)度。教師再結合觀察的方法,留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形成保護環(huán)境的習慣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5.地理學習評價要注重評價形式的多樣化和針對性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地理評價形式的多樣化具有現實意義。由于課程目標(知識與技能、過程與方法、情感態(tài)度與價值觀)不同,學生的學習心理、學習方式特點不同,各種評價方式的適應范圍不同,因此要求采取多種評價方式。地理學習評價形式,有的適用于評價學生地理知識與技能的達標程度,有的適用于評價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,有的則在評價學生情感、態(tài)度和價值觀的表現與發(fā)展狀況等方面有獨到價值。地理教師要從實際出發(fā),選擇和運用恰當的評價方式,以增強評價的針對性,發(fā)揮各種評價方式的優(yōu)勢,克服其局限性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地理學習評價除了書面測驗、口頭表達、作業(yè)、小論文寫作、繪制地理圖表并分析等常用評價方式外,還要注意通過觀察學生在討論、實地觀測、探究等活動中的表現來評價學生。要重視學生的自評和互評。評價結果建議采用評語和等級評價相結合的方式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三、教科書編寫建議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地理教科書的編寫,應以地理課程標準為依據。為了充分體現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,實現教科書的多樣化,使教科書成為教師創(chuàng)造性教學和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資源,可以考慮從以下幾方面入手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.建立合理的內容結構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在建立教科書的內容結構時,需要理解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的不同。課程標準給出的是高中階段地理課程的宏觀框架、必學的內容和學習標準,在此基礎上編寫的教科書可以有不同的結構。結構是否合理,可以從是否具有內在的邏輯關系、是否便于學生學習等方面考慮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本課程標準將必修部分分為地理1、地理2和地理3三個模塊,每個模塊相對獨立。教科書在處理這部分內容時,可對模塊的學習順序、模塊中的內容進行組合,并注意體現各模塊內容之間的內在聯(lián)系。但因為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是以模塊為基礎的,所以編寫教科書時要注意保持每個模塊的相對獨立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.選擇聯(lián)系學生實際、反映時代特征的素材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教科書體現“學習公民必備的地理”的基本理念,可以通過選用聯(lián)系學生實際的素材來實現,包括選擇學生熟悉的地理事象,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問題,符合學生興趣和年齡特征的地理問題,對學生發(fā)展自己生存能力有啟示、有幫助的地理素材等。聯(lián)系學生實際還包括編寫教科書時選用與使用對象的地區(qū)特點、學習條件相符的素材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地理教學內容具有極強的時代性,教科書在選材時應注意體現這種時代性。例如,“;~塘”是與農業(yè)有關的經典素材,編入教科書時要考慮“;~塘”模式已經發(fā)生的巨大變化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.教學內容的組織要為教學提供必要的空間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通過為教學提供必要空間的方法體現“注重對地理問題的探究”和“滿足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”的基本理念。例如,適當安排學生的探究活動;課文可不直接提供問題的結論;把部分學生活動設計成學習新內容的過程等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教學內容的安排應具有層次和一定的彈性。例如,適當安排一定數量的選學、自學和閱讀內容,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4.內容的呈現方式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教科書是學生的學習用書,為使教科書具有可讀性、直觀性、實用性,提倡用學生身邊的或熟悉的地理事實引入教學內容;使用通俗、生動的文字;提倡呈現方式和活動設計的多樣化;提倡多使用地圖和主題鮮明的地理圖像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課程標準規(guī)定了三個模塊的必修課程和七個模塊的選修課程,每個模塊的主題鮮明。教科書編寫中可以根據不同的主題,使用具有特色的呈現方式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5.引導學生的地理理性思維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考慮到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,教科書的編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的地理理性思維,以利于教師幫助學生形成人地協(xié)調與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等觀念。例如,為學生提供對某個地區(qū)發(fā)展問題的不同觀點;為某些有爭議的地理問題保留開放式結果,不給出唯一答案;設計一些運用地理原理進行分析、判斷有一定深度的問題等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6.重視教科書的系列化建設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可以考慮為教科書配備教學參考書、教學地理圖冊,有條件的地區(qū)可為教科書配備多媒體教學軟件等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四、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(fā)建議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充分開發(fā)、合理利用地理課程資源,對于豐富地理課程內容,增強地理教學活力,具有重要意義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.積極建設學校地理課程資源庫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通過調查,掌握學校地理課程資源的情況,分門別類地建立地理課程資源檔案,并逐步建設地理課程資源庫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教科書以及教學所需的掛圖、模型、標本、實驗器材、圖書資料、電教器材、教學實踐場所等都是學校重要的地理課程資源。其中,必需設備和教學用圖有:地球儀、等高線地形模型、幻燈機、投影儀、投影圖片、天文望遠鏡、主要巖石和礦物標本;各種有關的政區(qū)圖、自然地理圖、經濟地理圖、專題要素圖、景觀圖等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此外,學校所在地區(qū)的地理要素、地理景觀、主要地理事物等,也是學校地理課程資源庫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應注重地理課程資源的積累和更新。除添置必要的地理教學圖書、設備以外,還應自制各種地理教具、學具,開發(fā)各種地理教學軟件,不斷擴大地理課程資源庫的容量。在有條件的學校,要逐步完善地理信息技術教學所需的軟硬件設備(空間定位系統(tǒng)接收機、遙感圖像、地理信息系統(tǒng)軟件及相關的硬件設備等),提高地理課程資源庫的質量,以適應社會發(fā)展、科技進步和地理教學自身發(fā)展的需要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.充分利用學校地理課程資源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教師要結合學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學習需求,充分利用學校已有的地理課程資源,以及可用于課堂教學的師生自身的經歷和體驗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教師應鼓勵和指導學生組織地理興趣小組,開展天文、氣象、地震等各種豐富多彩的地理觀測和觀察活動;學生編輯地理小報、墻報、板報,布置地理櫥窗;學生利用學校廣播站或有線電視網、校園網傳播自編的地理節(jié)目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要加強地理教學設施的建設,要求配置地理專用教室,同時要逐步創(chuàng)建地理實習基地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應提倡校際間地理課程資源的共建和共享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.合理開發(fā)校外地理課程資源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校外地理課程資源豐富多樣,包括青少年活動中心、地理教育基地、圖書館、科技館、氣象臺、天文館、博物館、陳列館、展覽館和主題公園,科研單位、大專院校、政府部門,廣播、電視、報刊、網絡等信息媒體,區(qū)域自然地理環(huán)境和人文景觀,等等。要加強與社會各界的溝通聯(lián)系,尋求多方合作,合理開發(fā)利用校外地理課程資源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要組織和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,參與社會實踐,開展參觀、調查、考察、旅行等活動,邀請有關人士演講和座談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上一頁  [1] [2] 


文章《普通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》已被“大竹縣觀音中學校園網”整理收錄,版權歸作者所有,轉載請注明出處!
[返回上一頁] [打 印] [收 藏]
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
· 達州市教育局關于組織開展2015年教師全員規(guī)范性培訓..
· 2008年秋季達州市中小學教師教學展示活動獲獎名單
· 觀音中學有兩項課題研究獲獎
· 關于“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應用”論文評選結果的..
· 達州市第二批中小學市級骨干教師2013年培訓工作通知..
· 2012年全國中學生生物聯(lián)賽獲獎名單(達州地區(qū))
· 四川國培計劃(2013)學員注冊(登陸)、學習時間安..
· 觀音中學成功申請課題研究--農村中學安全管理現狀與..
· 大竹縣2017—18學年度下期中小學期末考試時間及科目..
· 關于2007年全國高中數學聯(lián)賽成績的通知
· 關于2011年全國中學生生物聯(lián)賽獲獎情況的通知
· 觀音中學周厚舉等多位學生在09年初中數學聯(lián)賽中獲獎..
· 中篇小說新鄉(xiāng)土文學《黃城寨下》
· 觀音中學校長、副校長一覽表
· 2009年度四川省中學高級教師職務評審通過人員公示名..
· die from、die of、die in、die off、die away、die..
· 大竹縣觀音中學2008年高考錄取光榮榜
· 大竹縣“三好”學生和先進班集體名單
· 2009年度達州市中學一級教師職務評審通過人員公示名..
· 2008年達州市中考成績等級說明
· [推薦] 觀音中學部分學生記載表
· 觀音中學張為同學被評為08年省“三好”學生
· 關于對大竹縣教育系統(tǒng)2007年度考核結果確認為優(yōu)秀等..
· 大竹縣城市總體規(guī)劃(2011-2020年)簡介
★特別聲明:本站除部分特別聲明禁止轉載的專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轉載,但請務必注明出處和原始作者。文章版權歸文章原始作者所有。對于被本站轉載文章的個人和網站,我們表示深深的謝意。如果本站轉載的文章有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我們,我們盡快予以更正,謝謝。
∷相關文章評論∷   。ㄔu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。 [更多評論…]
  文章搜索
關于本站 | 網站地圖 | 專題報道 | 取回密碼 | 熱門文章 | 廣告聯(lián)系 | 加入收藏 | 返回舊版 | 觀中校園網發(fā)展史 | 萬年歷 | 返回頂部↑
Copyright© 2008-2023 四川省大竹縣觀音中學校園網[域名:scgz1942.cn/大竹縣觀音中學.公益.cn] 版權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建立鏡像。
教育廳前置審批號:川教YW-20120057  川公安網備案:51172402000004號  工信部備案:蜀ICP備12005482號-1
聯(lián)系電話:0818-6564232 聯(lián)系QQ:40529798(觀中網站群) 58315785 聯(lián)系Email:dzxgyzx1942@163.com
網站學校:大竹縣觀音中學 學校地址:四川省大竹縣觀音鎮(zhèn)北大街178號 郵政編碼:635112
網站制作與維護:唐山雨 觀音中學辦公室、團委、教科室支持  支持QQ群:319695969(觀中教師群)
提示: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:gyzx1942
聲明:本站有部分內容來自互聯(lián)網,如有不妥之處,敬請告訴我們及時處理!

川公網安備 51172402000004號